从全省
健康小屋工作人员配备情况来看,约一半的
健康小屋未配备社区医生、护士或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
健康小屋日常的开放运行、居民健康指导也就无法保证。配备1名其他工作人员,主要为公共卫生人员、药剂师、社区志愿者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创建也是重要一环;社区志愿者、体育指导员,也可做为
健康小屋管理者潜在的发展对象。因此,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吸纳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区志愿者、体育指导员,对其进行培训,发展为
健康小屋管理者,为解决
健康小屋管理人员不足问题提供工作思路。
从
健康小屋互联互通程度上看,全省
健康小屋数据利用正在逐渐加强,其中229家实现了区域内小屋信息或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互联,538家通过不同途径将
健康小屋居民检测数据用于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数据更新。但是,各地检测数据种类、质量、自测频率参差不齐,导致数据对接和管理繁琐,因此,如何规范
健康小屋数据管理和利用应进一步研究。
分析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和非示范区
健康小屋的投入与运行情况,国家级示范区
健康小屋日常运转投入费用、年平均使用人次明显高。说明国家级示范区
健康小屋在后期政策及工作经费支持、日常运转、人力资源调配、利用程度上均具有一定优势,创建后的长期运行维持条件较优,有利于
健康小屋的维持发展。另外,省级示范区
健康小屋和非示范区
健康小屋投入与运行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为创建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提供保证,使创建和维持工作与省级示范区
健康小屋创建水平保持一致。
在宣传层面、管理制度等方面优于省级示范区
健康小屋,在引导居民检测、来访者信息登记制度等方面优于非示范区
健康小屋,说明国家级示范区
健康小屋的管理较为规范,服务较为完善,但在空间独立性等方面不如另外两者。另外,省级示范区
健康小屋在居民检测引导和信息登记方面优于非示范区
健康小屋,反映出省级示范区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的责任要求和制度管理工作得到实际落实。